全省各地创新举措扎实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们根据吉林农业大省的实际,全力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不断创新工作形式,积极组织开展贴近基层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结合实际,积极宣传百姓“听得懂”的普法内容。随着我省“三动”、“三化”和“翻两番”、“双倍增”、“七跃升”战略目标的深化,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此,我们紧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宣传普及宅基地、土地流转、征地补偿、林权改革等法律法规;结合基层换届选举工作,开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村委会组织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学习宣传,全力推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利用农民工离乡返乡时机,开设农民工技能知识培训、务工维权知识讲座、外出常遇涉法案例剖析会等,增强广大农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各地普法工作机构和基层司法所围绕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举办法律知识辅导讲座,力求群众知法守法;针对财产分割继承、以房养老问题,开展“送法上门进户”关爱服务,帮助高龄老人安享晚年生活。通化市东昌区在基层农村广泛建立村长、工长、族长、学长为主体的“四长”法制宣传与人民调解的工作模式。“四长”带领“法律明白人”普法服务小分队成员,负责宣传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重大或疑难复杂民事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结合农情适时开展了法制读书交流会、化解矛盾观摩会、违法犯罪成本分析会、维权服务宣传周、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拓展路径,大力创新群众“用得上”的普法载体。各地、各部门按照基层群众需求编制普法菜单,发放到群众手中,根据群众“点单”,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在编印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解决涉法问题、开展法制文艺和法律培训等形式中体现“菜单式”普法,力求按“需”普法。各地还通过建立基层群众“点菜”QQ群,提前征得群众法律“点单”需要,组织农村“法律明白人”普法小分队送法进村入户。省司法厅、依法治省办公室与省直有关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法学机构专家组成立37人“六五”普法讲师团,先后深入长岭县、长春市绿园区、通化市二道江区、白城高等专科学校等地,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等普法宣讲活动;与吉林手机报社合作,开辟吉林手机报普法宣传新阵地,开设“新法速递”、“以案说法”、“普法讲堂”、“古今法治”、“法治幽默”等普法专栏,宣传法律知识,覆盖全省30万城乡居民手机用户。吉林市成立由县(市)区主管领导和市农委、市民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司法行政等部门领导、大中专院校以及部分农业经济实体负责同志等组成的市普法协会,适时开展基层普法课题宣讲、普法骨干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覆盖面。四平市区分不同普法对象开展了“律师上菜、领导上菜、常设宴席”的“菜单式”普法,成为推动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举措。东丰县绘制的法治农民画、延边州举办的首届法治文艺汇演,内容新颖、耳熟能详、贴近民生,吸引着众多基层百姓的目光,扩大了普法教育的受众面。
常抓不懈,不断开辟村民“常受益”的普法阵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明确建设法治文化的总体定位、方法路径,千方百计地让基层群众长知识、常受益。仅2012年确定的“法治文化建设年”一度成为我省法制宣传、法治实践和法治吉林建设的重要推介平台。省司法厅、省依法治省办公室持久开展“法治文化在身边”主题活动,先后组织评选出农安县陈家店村法治文化公园等22个单位为首批“全省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各地、各部门大力加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兴建法治文化乡村、法治文化农家院、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法治文化景观带等场所,竭力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循法”的文化氛围。白山市利用全市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契机,借助乡村“法律明白人”普法小分队等资源,在村委会、法治农家院和村民小卖店等固定场地宣传推介国家新政策和涉农法律,积极帮助外出人员依法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问题。公主岭市投入50余万元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和1000多米图文并茂的法制漫画宣传墙,成为当地群众常年接受法制教育的宣传阵地。目前,全省已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公园、街区100多个,建立村屯法律图书角1万余个。